践行法治惠民 争创特色品牌

 来源:荆州区法学会

荆州区有这样一位老同志,在基层法治一线工作35年,以满足群众法治需求为己任。在荆州区委和市法学会的支持下,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“法律顾问局村(社区)共享”“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共享计划”、农村“社会治理“五治融合”“金豆工程”等特色品牌工作,惠及全区城乡基层组织、小微企业和农村群众,《法治日报》《学习强国》先后宣传报道;“金豆工程”项目在全国政法信息化案例评选投票中进入前10名。这位老同志就是湖北省法学会理事、荆州市法学会常务理事、荆州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、区法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刘清平,他坚持躬耕法治阡陌,彰显法治温度,展现党员担当。

 


四两拨千斤,他推动法律资源向基层倾斜。遇事找法、办事依法,群众和基层组织期盼专业法律人才进农村、进社区,开展常态化法律服务。为了解决基层法律资源短缺、经费短缺难以落实问题,他创新思路,提出建立“法律顾问局村(社区)共享”系列机制的设想,以党建工作联系点为纽带,将区属单位聘请的法律顾问服务职能向所联系的村(社区)延伸,同时担任村(社区)法务助理,免费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法律服务,由区属单位支付费用。法务助理每月到村(社区)工作半天,开展法治教育和法律活动,提供“法务宝”(微信群)或电话服务。目前,全区121个村(社区)全部实现这种共享。近3年,村(社区)法务助理为群众上法治课290余场,接待群众法律咨询 1200余人次,办理基层组织和群众委托法律事项230余件。

 


穿针引线,他把小微企业法治期盼变成现实。荆州区小微企业布局分散,管理粗放,法律风险大,企业负责人法治意识不强。出于成本考量,企业普遍未请法律顾问,一旦有事,又渴望有专业法律服务跟进。刘清平到小微企业就法治需求走访调查,引入共享思维,探索健全律师事务所与全区小微企业组团服务机制,实施“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共享计划”,即采取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,与律师事务所合作,为全区近200家小微企业提供“四免费一优惠”的法律服务,即:免费法治体检、法律咨询、法律培训、法治宣传,诉讼和非诉讼代理优惠收费。3年多来,他带领法律服务团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120多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,现场提出建议300余条。建立企业负责人微信群,线上推送涉企案例2700余个,解答企业法律问题100多个,应约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服务60余次。撰写编印《企业法律服务简明手册》《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汇编》《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法律知识75问答》等系列预防法律风险资料。组织小微企业负责人法律知识培训3次,400多人次参加。

 


坚持群众主体,他搭建农村“五治融合”新平台。刘清平根据在基层社会治理调研中发现的群众发动难、村“两委”干部事务多、治理机制不透明、基层治理职能整合不够四方面突出问题,围绕加强基层政治、自治、法治、德治、数治“五治融合”,以互联网为依托,主导建立了简便易行、公开、可兑换、以正向激励为主的“金豆”运行体系。这个平台集公众微信号和“五治”激励系统为一体,每户一人实名注册,通过村级组织认证,扫码加入系统。纵向看,平台实行区镇村三级管理,运行实体在村级,区镇两级主要从事信息分析研判及监督管理。横向看,平台实行镇村分别平行授权,镇与镇、村与村之间自成体系,平台终端受众只能在本村系统内交流。平台采取8 N 的模式设置栏目,在“村务公开”“你言我语”“大晒台”“荣誉室”“便民服务”“金豆规则”“金豆积分”“金豆兑换”8个基本栏目的基础上,在村级平台上为每村留下“自留地”,鼓励各村根据自身特点,实行差异化治理。在“金豆积分”栏设置“自律豆”“爱心豆”“雷锋豆”三种虚拟豆,通过“金豆”积分排行,评选“遵纪守法光荣户”“最美爱心家庭”“文明家庭”,引导群众养成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。通过试点推广,目前全区已有80个村用上了该系统,注册户代表29594人。“金豆”平台线上公开村级事务,既及时有效又公开透明,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和信任。两年来,群众在平台留言1061条,其中村“两委”响应群众诉求983条,办结983条。平台“便民服务”板块提供法律咨询、医疗服务、农资农技、政务代办、务工信息等方面服务链接。群众可以根据需要直接点开链接与第三方沟通预约,也可直接“吹哨”,由村干部“接单”协助解决,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。